张昭张纮:张昭与张纮的辅佐传奇

游客 app资讯

张昭和张纮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,以下是他们的详细介绍:

张昭

张昭张纮

张昭(156年-236年),字子布,徐州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他是汉末至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重臣。张昭在东汉末年为避战乱南渡至扬州,后成为孙策的得力助手,被任命为长史和抚军中郎将,负责文武事务。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,张昭辅佐孙权稳定局势,安抚百姓,讨伐叛军。张昭在孙权每次出征时镇守后方,管理幕府事务,并受到孙权的敬重,被称为“张公”。在赤壁之战时,张昭主张投降曹操,因此被排挤出军政决策中心。孙权被封为吴王后,张昭被任命为绥远将军,封由拳侯,并参与撰定朝仪。

张纮

张纮(153年212年),字子纲,徐州广陵(今江苏扬州广陵区)人。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官员,与张昭并称“二张”。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,师从博士韩宗学习《京氏易》和《欧阳尚书》,后从濮阳闿学习《韩诗》《礼记》和《左氏春秋》。张纮回郡后举为茂才,但拒绝了大将军何进、太尉朱儁和司空荀爽的征召,避乱江东。孙策创业时,张纮被任命为正议校尉,后来成功劝阻曹操因孙策去世而伐吴。张纮还建议孙权迁都秣陵(今江苏南京),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。张纮去世时年六十岁,他对文学有很高的造诣,曾为柟榴枕作赋,受到陈琳的推崇。

这两位历史人物在三国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,张昭以辅佐孙权稳定江东著称,而张纮则以其文学才华和战略眼光闻名。你知道吗?在三国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,江东二张——张昭和张纮,可是响当当的人物。他们不仅才智过人,而且对东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走进他们的故事,一探究竟。

张昭张纮

一、初露锋芒,江东二张的崛起

张昭和张纮,一个字“昭”,一个字“纮”,两人合称“江东二张”。他们出生于东汉末年,正值天下大乱之际。张昭,字子布,徐州广陵人,自幼聪颖,精通儒学,尤其擅长《左传》和《论语》。张纮,字子纲,广陵人,同样才华横溢,博学多才。

孙策平定江东时,亲自登门邀请张昭出仕。张昭在周瑜的介绍下,加入了孙策的阵营。而张纮则在孙策创建基业时,便投靠了他。两人一文一武,各展所长,为孙策的江东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二、辅佐孙权,江东二张的辉煌

孙策去世后,孙权继位。张昭和张纮继续辅佐孙权,为东吴的发展出谋划策。张昭因文采出众,被孙权委以重任,处理文武之事。孙策临终前,将孙权托付给张昭,希望他能辅佐孙权稳定民心士气。

张昭不负众望,敢于直言谏议,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。孙权称帝后,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,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减。

张纮则在孙权继位后,返回东吴,任长史之职。他建议孙权迁都秣陵,为东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遗憾的是,在孙权准备迁都之际,张纮因病去世,享年六十岁。孙权得知此事后,为之流涕。

三、文理意正,江东二张的文学成就

江东二张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,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。张昭晚年在家无事,便为《左传》和《论语》做注,可惜今已佚失。孙权希望太子孙登熟读《汉书》,便命张昭之子张休先向张昭学习,再回宫转授孙登。

张纮则擅长书法,其书法作品今已无存。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《书估》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。此外,张纮还与陈琳、曹操等文学巨匠交往甚密,相互切磋,共同推动了三国时期的文学发展。

四、后世评价,江东二张的传奇

江东二张在后世享有极高的声誉。他们不仅为东吴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成为了忠诚、智慧、才华的代名词。许多历史学家和文学爱好者都对他们的故事津津乐道。

如今,虽然江东二张已经离世,但他们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。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有坚定的信念、过人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,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。

江东二张——张昭和张纮,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杰出代表。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。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历史,传承这份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!

0 184
Sitemap.html